疫情前,餐飲主要以堂食+外賣為主。但疫情爆發后,餐飲堂食受到重創,這讓很多餐飲人意識到,傳統餐飲模式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。疫情的沖擊下,餐飲企業紛紛投入到“新模式”的探索中,花更多精力打造成品、半成品標準化生產,上線“堂食+外賣+外帶+零售”等多條銷售渠道,開發“社區檔口”、“餐廳外擺”等多時段、多場景經營模式。
參會的餐飲業人士達成共識,未來在堂食+外賣+商城模式的助力下,餐企將形成堂食、零售、外賣多核驅動,依靠零售、外賣帶動營收實現翻倍增長的理想收入結構,在增強企業內生動力的同時,使行業生態更加均衡。
多渠道并舉、多資源并用的“新模式”成發力方向,
海底撈上線“方便菜肴”,銷售家常菜半成品,外賣、電商同步上線,開辟“家庭廚房”新市場;
眉州東坡進超市開了6、7家檔口店,借力超市獲取精準客流,單個檔口每天銷售8000多元,打開進軍零售的最好渠道;
眉州東坡開在超市里的檔口店
北京旺順閣在社區大店里面辟出150平的店,開出“便利廚房”,銷售魚頭半成品和食材,主打超市模式;
北京紫光園在地鐵口、小區口開設檔口賣早餐、小吃等搶占社區流量,十幾平獨立檔口,最高一天營收能達到1萬元;
西貝投資10億在天津設廠發力“賈國龍功夫菜”,主打到家零售菜品或半成品服務……
傳統餐企如何實現數字化?不同供應商把流量和數據割裂,堂食、外賣、商城沒有一體化的會員數據,就無法形成完整的私域流量系統。通過堂食+外賣+商城將應用場景進行數字化整合,打通全渠道會員數據,賦能餐飲企業全鏈路數字化升級。堂食+外賣+電商核心應用場景的會員一體化,以及業務、數據、運營、系統的一體化,將有效解決目前餐企數據分散、多系統獨立運營無法形成合力等問題。
作為堂食+外賣+商城模式的首批踐行者,豐茂烤串疫情期間掃碼點餐率從40%提升至70%,創始人尹龍哲表示:“通過堂食+外賣+商城餐飲系統解決方案,實現了堂食、外賣、商城會員的互相引流和運營。豐茂烤串至今累計會員突破100萬人,儲值金額超億元。”
疫情對線下商業的影響很大,餐飲業首當其沖,形勢也倒逼著餐企加快轉型步伐。餐企的三店一體堂食+外賣+商城,國內餐飲業已經進入“以數字化為推手,未來,餐飲不僅需要經營線下門店業務,更多是加碼線上業務。